伪狂犬病病毒(Pseudorabies virus,PRV)又称猪疱疹病毒Ⅰ型,属于疱疹病毒科的α-疱疹病毒亚科,病毒粒子呈椭圆形或圆形,其基因组为约150 kb的线性双链DNA分子,带包膜的成熟病毒粒子的直径约150~180 nm,包膜表面有呈放射状排列的刺突,其长度约8~10 nm(图1)。PRV是猪伪狂犬病的首要致病因子,可以感染猪牛羊猫狗等,但不能感染人和灵长类动物,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。
野生伪狂犬病毒的分离株(becker株)毒性较大,并且在神经环路中既可顺行又可逆行传播,不适合作为嗜神经工具病毒;而疫苗株(Bartha株)基因组中gE、gl和US9基因发生突变,只能特异性逆向跨突触传播且毒性较低,因而适合作为嗜神经工具病毒。
图1 PRV病毒粒子结构图(Pomeranz LE et al., Microbiol Mol Biol Rev, 2005)
PRV的Bartha株仅具有逆向跨突触的特性。基于 Bartha株构建的重组示踪工具病毒,能够严格逆向跨多突触标记神经网络。病毒感染神经细胞后,在胞内复制并表达目的基因,子代病毒运输到突触后,逆向跨突触进入上游神经元,开始新一轮的复制及逆向跨突触传播等过程。
图2 PRV Bartha株特异逆向跨突触传播示意图(Ekstrand MI et al. , Trends Mol Med, 2008)
产品货号 | 产品名称 | 携带外源基因 | 功能 |
P01001 | PRV-CMV-EGFP(152#) | EGFP | 逆行跨多级,绿色标记 |
P01002 | PRV-CMV-mRFP(614#) | RFP | 逆行跨多级,红色标记 |
P02001 | PRV-hUbC- EGFP | EGFP | 逆行跨多级,绿色标记 |
P03001 | PRV-CAG-EGFP(531#) | EGFP | 逆行跨多级,增亮,绿色标记 |
图3. R-NG → PBNdl→ SNc通路的验证(Han W, et al., Cell, 2018)
图4. 膀胱上游皮层M1 L5锥体神经元群的鉴定(Yao J, et al., Nat Neurosc, 2018)